星期三, 十一月 19, 2025

「非日常」的優雅源於貼心的堅持 波麗路獨特的金屬餐具

自1934年創立以來,波麗路餐廳一直是台北最具歷史與文化象徵的洋食餐廳之一,其魅力不僅來自美味的料理與優雅的環境,更體現在餐桌上的每一個細節。而其中不可忽略的一環,便是那組在歲月中熠熠生輝的金屬餐具。早年波麗路餐廳即以日式洋食文化為根基,採用進口的金屬餐具,如刀叉、湯匙、甜點匙與奶油抹刀等,呈現一種「非日常」的飲食氛圍。這些餐具不僅具備實用性,更是用餐禮儀與美學的一部分。

波麗路西餐廳第一代廖水來董事長在創立餐廳的時候曾說:「一樣是吃飯,在家裡吃就好了,為什麼要在波麗路吃?所以我們要提供一個讓客人可以吃到最美味的料理、看到最美麗的裝飾、聽到最美妙的音樂的餐廳!」這番話也成為了波麗路餐廳非常重要的經營理念。

在波麗路,連吃咖哩飯都因為這套餐具而很有儀式感。(李東明 攝)
在波麗路,連吃咖哩飯都因為這套餐具而很有儀式感。(李東明 攝)

第二代廖賜麟董事長將這個經營理念發揚光大,廖董一直思考如何讓波麗路的用餐環境變得更加的有趣味跟別人不一樣,所以就把目光放到了用餐的餐具身上。當時波麗路用的都是歐洲進口的高級餐具,但是這些玻璃、水晶、陶瓷等雖然質感滿分,但卻常常被打破。所以廖賜麟董事長找來長期配合的鐵工老師傅,一起討論做出了現在用來盛裝咖哩飯的的便當盒,用不鏽鋼便當盒代替原來的瓷器,盛裝咖哩系列的料理例如咖哩豬、咖哩牛、咖哩雞等。

裝著波麗路知名咖哩飯的容器,採上下兩層的便當盒形式。(李東明 攝)
裝著波麗路知名咖哩飯的容器,採上下兩層的便當盒形式。(李東明 攝)

這個圓形像便當一樣層層堆疊,最下面裝飯,上面有一個隔層盛裝咖哩,最上面再加上一個圓圓的蓋子。另外也仿效阿拉丁神燈,做了橢圓形的不鏽鋼湯碗,取代原來的瓷碗,上面也有蓋子,上菜時服務生會把蓋子打開,頓時撲鼻而來的香味及熱氣,充滿儀式感也讓人印象深刻。

 波麗路可愛的橢圓形不銹鋼湯碗,仿效自阿拉丁神燈。(李東明 攝)
波麗路可愛的橢圓形不銹鋼湯碗,仿效自阿拉丁神燈。(李東明 攝)
x
搜尋